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

共和國:荒原中的電光



北藝嚴選:盧卡斯.塔沃柯夫斯基《共和國》

Łukasz Twarkowski "Respublika"


6個小時體感過得快且紮實,睡醒了才能好好代謝昨天的演出:

烏托邦實驗基地的空間形式、小房間Live Art匯流到母體廣場,即時與歷史錄像交錯、共和國的政治論述、生存狀態的問答、穿針引線的 DJ用Techno音樂對精準對象佈下天羅地網。


這個「框架」反而讓種種界線跳脫了自己:角色與真我、個人與群體、表演與真實、看與被看都是模糊錯亂、相互生成,如同現場不斷化在空氣中的煙霧,現場遇到熟人也覺得像是某種David Lynch場景。




當演員/DJ問我認為眼前的一切是真實嗎?當下覺得是大哉問,於是選擇了一個最安全,讓rundown可以趕快進行下去的答案。


Live錄像的拍攝十分電影,演員的眼睛與靈魂黏住了鏡頭。


東歐的烏托邦沒有天堂或田園的想像,有種真實殘破的美感,像是活在荒原中的電光。


我最喜歡的是即時和歷史錄像的並置,感受生存的重複、重複中的些許差異與疊加。這也是DJ使用情緒、律動、鼓的敘事方法,以這個表演形式作為整個製作的第二旋律我認為是很貼合的選擇,每一個演員是輪番上陣的DJ,也加強了這種生存迴圈感。


共時和歷時兩條軸線散漫的行走,在異國觀眾的感知中自行創造出第三重化外之音,包括我們中途去士林夜市買大腸包小腸止飢,看見路旁的身障藝術家賣力的演出、不斷運轉的機器小狗,又是另一維度差異中的重複,共和國外的共和國。

聽說大勇還有一些藝術家朋友今天還要繼續衝凌晨的Rave Party,實在太猛。這樣的演出對我來說佔據的不只是時間,更是感官、記憶與身體的儲存空間,不只是「被看完」,像是「被植入」。或許這正是《共和國》的政治性與詩意所在,真的要代謝好一陣子才能清出一些Ram。

沒有留言: